关于性在文学作品中媚俗和艺术?
浅一点说,让读者只从性描写里看到性,那这个文学多半是媚俗的;除了性,还看到一点别的什么,那是艺术。
好的文学既要写好物质的部分,也要有形而上的空间。性在文学里可以展示人物的情感和关系,展示人的肉体与精神的关系,它是爱,是恨,是圣洁,是肮脏,是野蛮,是包容,是政治,是权力,是很多东西。
性和爱是种怎么的关系?
没有爱的性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因为爱而有性内心的满足感是妙不可言的。******,做的就是爱,当进入的那一瞬间心里都被填满了,发生关系后是亲密关系。
因为爱一个人而发生的性行为能填补一切空虚寂寞,没有爱的性只是饮鸩止渴,越做越空虚。
这是作为一个女生的回答
性和爱是种怎么的关系?
我是男的,请允许我以男性的视角答一半的题。
在男性整个人生过程中,对待性和爱的态度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阶段1:性凌驾于爱
这个阶段始于青春期,正常人维持一个青春期,少数淫娃一辈子也走不出魔障。这个阶段的人好面子,易上头,可以因为非常小的一点小事而大打出手,寻死觅活。人在这个时期开始独立探寻世界,独立思考,产生冲动,并着手学习怎样控制情绪。在性和爱的问题中,心智不成熟的结果就是误以为性远远凌驾于爱,性欲因不得宣泄,在整个思想观念中占了不成比例的大比重,产生以下思想:
处女情结(被别人玩过的女人我坚决不能接受,严重点的,甚至牵过手的都不行)论柏拉图式恋爱的不可行性(找个不能日老婆(或女友),还不如买个充气娃娃)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这个不能操,自有能操的)选择对象盲目性(关灯都一样,先上了再说,激情退却后:“当初求爱像条狗,现在日完嫌人丑”,这也是为何总听人有“为何男朋友对我越来越冷淡”之类的抱怨的原因之一)十人斩,百人斩(这是淫娃界的荣誉证书,凭数量和质量论尊卑)“一辈子”(但凡是面对用类似“爱你一万年”“一辈子对你好”的话可以骗炮的缺爱对象,轻佻的就可以作出诺言)“不带重样”论(三环里一套房500w,我可以连续操女人27年还不带重样的or像你这样的女人2000块钱站一排我随便选)各种不尊重女性的想法,易将女性物化,或视为泄欲或是传宗接代的工具。对于一个不睿智的人,这种心理特征可以从青春期一直延续下去,随着年龄越往后,杀伤力和对和谐的破坏性越大,这也是为和活在当下的新闻咨询里,“出轨”“劈腿”之类的事件层出不穷的原因所在,无外乎性的激情退却后,无爱为继。
阶段2:性和爱相辅相成
此阶段的人心智较前一个阶段已经理智不少,知道性并不是爱的一切,但没有性的爱是空乏无味的,在择偶方面会稍为慎重。在这个“看脸”的世界,逐渐开始发生基因淘汰(请恕我如此直白……),“矮穷挫”或“黑穷丑”在选择对象时有了局限性(罪过罪过……)。在选择爱情时会适当比例的加入性的因素,比如,若是恋爱发展到深入接触后,陡然发现用户体验不好,那生理上的不适必然会对爱情的稳定性有所影响;相反,某些这方面能力特别强大的同志,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前提是得有机会……)。
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感论》里说:***是人类社会里难得的既可以取悦自己,又可以取悦他人的行为。可见一斑。
持这类观点的人占了很大比例,但人作为一种动物,性总有结束的时候。男人嘛,总会有硬不起来的一天。
在***过程中,人的身体会分泌一种叫“催产素”,作用不仅仅用于生孩子,就像别的刺激性欲的激素一样,会引发高潮,并促使情侣在***之前,期间和之后互相拥抱,这也是为何你和一个自己喜欢和爱的对象***时,能有一种肉灵合一的感觉。体内大量的催产素创造出的这种依恋的感觉,用以强化爱情的结合。理论上讲,做的越多,催产素分泌的越多,于是两个人的结合就越深入。当性的激情退却,这种从爱情到亲情的转变使两个人得以相依到老。这也就是性和爱相辅相成的生理上的支持。你可以经常见到想爱到老的夫妻,但你应该见不到哪对夫妻到老了还每天***不息。
所以,在后阶段,性和爱相辅相成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爱始于激情,而长存于亲情。
不过,并不是每一对伴侣都能在长期***中产生这种相依到老的依恋感的,所以,常可以听到类似“四十岁老男人找小三包二奶”的故事和新闻,屡见不鲜。这是一个男人有能力获取更多性的资源,而没有爱情约束的结果。
阶段3:性是爱的从属。
这类人分为两种,一种类似前文所述,为没有性能力的(被动),而另一种,当然是有性能力的(主动)。
能进入这个阶段的这类后者往往极为谨慎,他们不相信自己会受一些生理上的激素的控制而使因“性”而产生的爱得以保鲜。
抱有这样观点的人,已经可以很好的驾驭性的原始冲动,在选择对象是格外慎重小心,考虑更多的会是女人的内在心灵,外在只起辅助作用(更准确的说,是种前期的删选办法)。若非心灵上达到一种爱的默契,即便这位可能的对象是何等国色天香,也是绝对不会轻易就与之发展下去的。一旦在运气极佳的情况下坠入爱河,那便是一段佳话。
爱到深处,是一种无怨无悔。对于这种模式的爱情,***只是爱情的一种必然的产物,相互取悦,相互给予幸福。很多物质上条件在真正的爱情面前会低下头,房子车子不是问题,双方的过去和背景,不论怎样放荡怎样不堪也无所谓,只要从想爱的这一刻起,能专注于这份感情便足以。诚然,爱情给予人的力量是可怕的。
叶芝说的“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深爱之下,能让一个万花丛中过的大种马在梦里见到心仪的姑娘,因牵了牵她的手而浑身颤抖,这种体验概不是甩了一炮爽那一个半小时能媲美的…
爱到深处,能让一个心思极为细腻的人的思念横跨千里的隔绝,在天涯海角坚守心中所爱,不偏不倚,不卑不亢。
而其间一个矛盾点是,恋爱是两个人的互相选择,这样的观点若是发展成精神洁癖,而自身修为又不足以让爱的对象来爱自己,那下场很可能就是在单恋苦恋的深渊里针扎徘徊,孤独终老,太惨了……
当然,一般来说孤独终老的情况很少,人总是会随着岁月流逝,在不断经历中沉淀充实,从而提升自身魅力(若笨到自身修养能力都没有,这种基因肯定是被淘汰的结局..)。经过时间的洗礼,先天的因素,如:相貌,身材,父母家族的财富的影响因素逐渐减少,而后天自我的修养在其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这也是为何大叔(注意,不是老师傅,这个社会只有成功的男人才可以被叫做大叔)总是处于卖方市场的位置,而但凡优质单身大叔看上的小姑娘,有几个能脱离磨爪?矛盾解除后,这又是另一段佳话了。
性和爱,一个短暂,一个长久;一个炽烈,一个温暖;一个属于生理范畴,一个属于心理范畴;越是经历世事,越觉精神可贵。
毕竟一切外物都是为心灵服务的,性,也一样。
关于性在文学作品中媚俗和艺术?
就比如文艺作品和littleyellowbook,
或者比如文艺片和某某小电影。
当然不是说所有小电影都没有美感,不能绝对化嘛~
“性”本身是美好的,只是我们常接受的文化和氛围不允许我们开放式的讨论性文化。
一家人坐在一起看电视,看到kiss就可能尴尬了,更别说性。
媚俗与艺术的区别就在于,当你阅读欣赏的时候,那段文字的描写有没有带来审美愉悦。文学是有审美功能的。
没有美感,就好比看小电影(当然你觉得美就美),只看到肉体,仅仅是肉体,仅仅是为了让这个视频完成而已。。
但是在优秀的文艺作品中,它即使不描述肉体,你也可以明白它在说什么。
举个例子:
“屋内灭了灯。天上很黑。不时有一两个星刺入星河,或扫进黑暗中,带着发红或发白的光尾,轻飘的或硬挺的,直坠或横扫着,有时也点动着,颤抖着,给天上一些光热的动荡,给黑暗一些闪烁的暴烈。有时一两个星,有时好几个星,同时飞落,使寂静的秋空微颤,使万星一时迷乱起来。有时一个单独的巨星横刺入天角,光尾极长,放射着星花;红,渐黄;在最后的挺进,忽然狂悦似的把天角照白了一条,好像刺开万重的黑暗,透进并逗留一些乳白的光。余光散尽,黑暗似晃动了几下,又包合起来,静静懒懒的群星又复原了原位。”——《骆驼祥子》
当然这不是说隐晦的描写才是美的。
关于性在文学中的地位
“戴着镣铐舞蹈”我想这个比喻是极贴切的。
“一部作品要想流传久远,必须具有深刻性和持久性。”(《艺术哲学》)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中,“性”常常是不可避免的。
在中国历代的文学创作中,“性”是压抑着的,但是在压抑之下作家却又始终在对此进行反拨。
由此可以感受到“性”在文学中的地位。
- 上一篇: [关于春天的词语]形容春天的合适词语?
- 下一篇: 关于前辈很烦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