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去爱?
//爱是一门艺术、一种能力。人们可以学会去爱。
大部分人心中的爱情:一无可学
1、只关心自己能否被人爱,而不是自己有没有能力爱。
2.认为爱的问题是一个对象问题,而不是能力问题,爱本身十分简单,困难在于找到爱的对象或者被爱的对象。这样的爱情的产生往往以权衡对方及本人的交换价值为前提。
3.不了解“坠入情网”和“持久的爱”的区别。男女之间突如其来的奇迹般的亲密容易往往是因为异性的吸引力和性结合相关,其本质不可能长久。随着不断的熟谙对方,隔膜、失望、无聊会把一息尚存的魅力抹掉。人们往往把如痴如醉的入迷、疯狂的爱恋看做是强烈爱情的表现,而实际上只是证明了这些男女过去多么的寂寞。
为什么要为爱情付出?
人们一方面渴望爱情,另一方面却把其他的东西:如成就、地位、名利看得重于爱情。难道只有获得名利才值得人们付出代价?人对自己单一存在的觉悟,对短暂生命的觉悟,人意识到身不由己,死的必然,人知道自己的孤独和与世隔绝,意识到面对社会的威力自己的无能为力——所有这一切都使他的特殊和孤寂的存在成为无法忍受的监禁。人最大的需要是克服他的孤独感和摆脱孤独的监禁。人消除孤寂感的方式:不同形式的纵欲(******),效果持续时间短。通过同一组人保持一致达到同其他人的结合,所有行动都是千篇一律和按照预定方式进行。(一个围困在这么一个罗网之中的人怎样才能不忘记他是一个人,只存在一次的人,只有一次生存的机会,能经历希望、失望、担心、恐惧的人,渴望爱情和受到虚无和孤独威胁的人?)创造性的劳动。如艺术家、手工业者。而现代流水线上的劳动者只是机器或官僚组织的一部分,不再是“自我”,劳动者除了适应社会外,没有与社会达到一致的可能性。
成熟的人眼里的爱情:人的爱情是一种积极的力量、积极的活动。
有的人因为内心的不安或者孤独而狂热工作,有的人为了升官发财,这种情况下这个人就是一种狂热、一种热情的奴隶,而他的“积极性”实际上是一种“消极性”,因为他受外力的驱使,他是一个受苦的人,而不是一个“行动的人”。有的人往往通过冥想沉思、观察和体验自己以及自己与世界的关系,这种精神高度集中的禅坐是最高的积极性,是灵魂的积极性,只有内心自由和独立的人才能做到这一点。“积极的活动”不是非指要干点什么,而是而是指人的内在的积极性,创造性地运用自己的力量。爱情是给而不是得。给的重要范畴不是物质范畴,而是人所具有的特殊范畴。他应该把内心有生命力的东西给予别人。分享他的快乐、兴趣、理解力、知识、幽默和悲伤。通过他的给,丰富了他人,提高了自己和对方的生命感。没有生命力就没有创造爱情的能力。注重关心、责任心、尊重和了解。尊重就是努力地使对方能成长和发展自己,尊重无剥削之意。我希望一个被我爱的人应该以他的方式和为了自己去成长、发展,而不是服务于我。关心、责任心、尊重和了解相互依存,这种态度集中体现于成熟的人身上。成熟的人能够创造性地发挥自己力量的人。成熟的人只想拥有自己的劳动果实,放弃了获取全力和全知的幻想,并有一种谦恭的态度。爱的能力取决于本人成熟的程度,以及在我们同世界和同自己的关系中能不能发展一种创造性地倾向。爱不是同一个特殊人的关系,更多的是一种态度,性格上的一种倾向。如果一个人只爱他的对象而对其他人无动于衷,他的爱就不是爱,而是一种共生有机体的联系或者是一种更高意义上的自私。爱一个人不仅是一种强烈的感情,而且也是一项决定、一种判断,一个诺言。一切有能力爱别人的人必定也爱自己。真正的爱是内在创造力的表现,包括关怀、尊重、责任心和了解诸因素。爱自己的家庭却不爱他人,是缺乏爱的能力的表现。缺乏对自己的爱和关心表明了这个人缺少生命力,并会使他感到空虚和失望。爱情不是避风港,而是一种共同的努力、成长和劳动。
怎样爱?
1.贯穿一生的纪律。
在工作之外很少有人表现出自我纪律。一旦不工作就十分懒惰————以无所作为的态度反叛工作方式。按时起床、按时进行一些活动(禅坐看书音乐散步)、不暴饮暴食、不将纪律看作是外部强加的东西,而应是自我意志的体现,从而感到一种愉快,逐渐习惯于一种生活态度。
2.集中
集中意味着现时现地地生活,不是赶着这事想那事。大多数人已经无法一个人安静地坐着、单独地呆着,每一个试图这样做的人将会知道其难度。每天早晨冥想、保持清醒,每一件聚精会神完成的事会使人清醒,而懒懒散散干事只能让人产生倦意。
3.耐心
快速处理事情后却不知道利用自己赢得的时间。觉察自己的内心活动,而不是用各种各样方法找到为自己的消沉辩护的接口。
4.兴趣
相信爱!!!
我们相信一种思想,以为这种思想是我们的观察和思考的产物。合理的信仰是产生一种独立的信念,相信自己创造性的观察和思考。如果我们不相信自己,我们对于自己是意志的感觉就会受到威胁,就会依附于他人,而他人的看法就会成为我们体验自己同一的基础。只有相信自己的人才有能力对别人忠诚,因为他自己就能做出保证,他将来会保持不变。培养自己的信仰和勇气可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做起。第一个步骤就是要认识到在什么时候和什么地方失去信仰,另外还要认识到每一次的自我欺骗只会消弱自己,积极的活动”不是指非要干点什么,而是指人的内在的积极性,创造性地运用自己的力量。我们的社会越来越被工业官僚阶层和职业政治家所控制。人们被大众影响所左右,他们的目的是尽可能多地生产和尽可能多的消费,并把这作为自我目标。一切活动都从属于经济目标,手段变成了目标。人变成了物,成为自动机器:一个个营养充足,穿戴讲究,但对自己人性的发展和人所承担的任务却缺乏真正的和深刻的关注。要是人具备爱的能力,就一定要把人的发展看作是社会的最高目标。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
---------选自《爱的艺术》
怎么学会去爱?
回答搬运@qadg9
很多人以为爱的实践是由近及远,推己及人。
其实反了。
爱抽象的、远方的人比爱具体的、近处的人容易得多。先从容易的做起,再一点点增加难度,世上事不大多如此?
所以先做容易的不是你的错,是必要的成长阶段,它对能力和技巧的要求比较低。你现阶段只能做到这步,是因为你的爱还不够成熟,不是说这样做是错的。
你为爱心捐款、领养失学儿童,为了远处的饥荒和战火痛哭流涕,的确是共情与爱心的体现。
只不过和爱具体的人相比,这些“爱”做起来显然更加“方便”。
比如给红十字会捐款,就比照顾身边患病的亲人方便,参与周末的助教,就比亲自给孩子辅导功课方便,读《悲惨世界》泪流满面,就比看见身边人的痛苦来得方便。
前者做起来不必付出额外的心血,不必面对现实中可能产生的误解、冲突和怨憎,也可以选择自己最舒服、最有余力、心情最愉悦的时候做。
总之,就是非常“方便”的行善。
但问题也就出在这里了。
因为太方便了,你会发现经年累月之后,自己爱的能力几乎没有任何长进。你还是会无缘无故朝身边人发脾气,还是不能原谅无意冒犯你的行为,还是无法克制占小便宜的冲动。
你最终会对自己产生怀疑,周围的人也会意识到这点。他们不会说你能力不够,只会指责你虚伪。
但我认为,你真正的问题不是虚伪,而是胆怯。
因为胆怯,你选择做了更简单的题,走了更容易走的路。因为胆怯,你逃避了,不肯解决那个问题。因为胆怯,你让自己满足于***的婴儿。
注意,这不是说你没有爱,或者你的爱是虚假的。这只是说你的爱还不够成熟。
成熟的爱都是“不方便”的爱。
是在你心情不好时对他人的克制,精疲力尽时还能给人搭把手,不想被打搅时选择了倾听,满腹委屈时不为自己辩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护理卧床的亲人……
你看到这个区别了吧?
——不够成熟的爱是自己有余拿出来的善意;成熟的爱是自己不足,却努力克服了这个不足之后还能拿出来的善意。
后者显然比前者承担的压力更重、做的功更多,也因此它的影响更大、更深远,被看为更难得和宝贵也是应该的。
说到底,爱的能力是一种学习能力,它要像宝石一样经过重重蜕变。
一开始被各种元素、杂质包裹,灰扑扑的跟一般石头没什么两样。经过非常多的打磨、切割、抛光、去除杂质等工艺之后,它就会焕发出熠熠光彩。
爱具体的人的诸多“不方便”,就是层层的打磨。经过了这些“不方便”的打磨,你的爱才会成熟完备。
所以,爱抽象的人没有问题,但不要让它成为你学习的终点。
我在另一个回答里也说过,不会爱身边的人就先从爱远处的人开始,不能原谅身边的人就先从原谅抽象的人开始。
只是你要明白,爱抽象的人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它的目的,是要你学会爱具体的人。
“爱人”这件事最大、最后的功课,就是关于具体的人的——那些曾经伤害过你的家人、辜负过你的朋友、让你心灰意冷的爱人。
是这些人,在检验你的爱是不是真实有力。
这一关过了,才算结业。这一关不及格,也不用担心,继续学习就是了。只不过这是无论怎样绕不过去的一关。
——“我做了那么多好事、让那么多人因我受益,就是为了与那个王八蛋和好?”
——“是啊,你做了那么多好事、让那么多人因你受益,就是为了与那个人和好。甚至于,你这一生的意义,就是为此。”
怎么学会去爱?
可以了解一下
怎样去爱?
从台北回纽约。
在出境大厅里看见一对情侣抱着痛哭,男孩子都排到验关了,却又跑回头,冲了过去,搂着女朋友哭。
好不容易,出了关,还看见他隔着玻璃对着女孩子喊:“求求你!别哭了!你再哭,我就不走了。”
接着是手提行李检查,见他一个劲地擦眼泪,差点把照相机忘在检查站。
上飞机,居然那么巧,他就坐在我旁边。
他不哭了,可是眼睛还有点红。张着红红的双眼,跟空中要了杯饮料,又要了一包坚果,不断往嘴里送,还一个劲地朝机窗外张望。大概想再看爱人一眼。
飞机起飞了,是进餐时间,他居然要了两次香槟,把东西吃得一干二净。
“你的胃口真好。”空中幽了他一默。
“是啊!”男孩子居然笑嘻嘻的答,“还有没有?我还能吃。”
我也对他一笑:“刚才在机场,看你挺激动,依依不舍,是未婚妻?”
“噢!”他脸红了一下,“是女朋友。不好意思,被你看见了。‘
“好点了吗?”我关心的问。
他居然哈哈一笑:“好太多了!”隔了几秒钟,双耸耸肩,“哎呀!爱得累死了,走的时候是伤心、是舍不下,但是真走了,倒好像放下个大包袱,从没这么轻松过。”
“我最恨人请客,尤其是恨那种不但请我,还派车准时来接我的人。”一个商界的大老板对我说。
“天哪!你真没良心。”
“是啊!我也知道,我是不知好歹,没良心!可是没办法。”他摊摊手:“那些人以为他们是对我好,哪儿知道,反而增加我的心理负担。”
“为什么?”我问他。
“因为平常我就算自己告诉自己可以准时五点半下班,可是看看这个摸摸那个,一拖就是六点半,如果事情还没弄完,就再往下拖,反正老婆孩子可以先吃。但是,”他眼一瞪,“朋友约就不成啦!尤其车在外面等,就算他说不急,我可心里急啊!结果死命赶,一堆事没弄完,整个晚上心都不安。所以,我常一边赶,一边骂那些热情的朋友:有一天,我出了错,垮了,全是你们害的!”
老同学,夫妻又吵架了,原因居然是“分枣”,多稀奇啊!好像“孔融让梨”的故事。。
“有人送我们一包北京带来的新鲜枣子,又大又甜。”做丈夫的说,“我们先让孩子吃,规定一人吃两个,剩下的两个给爸爸妈妈。”
“是啊!”做太太的抢过话,“就那么几个枣儿,孩子最没良心,把大的、红的,都挑了,剩下两个最丑最小的给我们。”
“对!是最小最丑,结果我挑了其中最差的一个,不错吧!”指指老婆,“结果,她居然还不高兴,说话没良心。”
“什么没良心?”他太太睛一瞪眼,“你拿最小的就拿了吧!我又不是瞎子,何必拿了之后还说呢?好像对我邀功,表示多大的恩典似的。你怎不想想,我偷偷把多少好东西让给你,我怎么不说啊!”
那丈夫立刻跳动起来,指着老婆说:“你不是说了吗?你现在不是又说了吗?你当时不就这么回我的吗?”
《压力好大,移民少年六度寻短》
报上好大的标题。
内容是台中市一个十七岁少年,全家移民美国,父母工作辛苦,动不对就对儿子说:“我们都是为了你。”有时候父母忙累了,为晚上吃什么吵架,他息事宁人,就提议干脆吃麦当劳。可是吃完麦当劳,父母又要说:
“都是为了你,我们才吃麦当劳,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这孩子实在受不了了。六度想自杀,有一次已经走到铁轨旁边,才被母亲拦下,并且趁暑假把他送回台北就医。
看这新闻,我心想,怎么看医生?医生又能怎么说呢?真正有问题的不是这孩子,是孩子的父母啊!
多年前,在台北成立了“青少年免费咨询商中心”,好多像这样,有问题,要自杀的孩子,都由父母陪着来跟我“聊聊”。
我带着孩子在里面谈,做父母的在外面等。
谈完,走出去,孩子原本已经轻松的眼神,碰上那焦躁的父母,立刻又变得不安。
“我们这么疼他、听他的!”“他真是没良心!”“他也不想想父母为他花了多少钱……”“我们太爱他了,把心都挖给他了……”
几乎每个孩子的父母,都在那“沉得像铅块”的眼神下,说出这些句子。
他们岂知道,如果他的孩子就要溺水,他们的这些话,也正像铅块,只可能让孩子沉得更快。
这世上最重的是什么?
不是金,也不是银,是爱!
爱是只能付出,不能问的。最伟大的爱,甚至在付出的时候,都应当避免让对方感觉,免得增加对方的负担。
爱一个人,多像为他准备一个旅行的背包啊!要考虑他的需要,为他准备足够的东西,又得小心背包太重,重得他背不起来;就算他背得起来,也走不远。
为了走远,他甚至得一路扔,扔掉你的爱。
想起飞机上那个男孩子的话:
“爱得累死了……真走了,倒好像放下个大包袱……”
于是,我想到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不要累死你的爱!”
——刘墉《不要累死你的爱》